听损、眩晕、耳鸣是耳科医学上的三座大山,多少年来世界各国医学、听力学工作者为此熬白了头。这其中的耳鸣治疗更是难中之难,一直是让人非常头疼的事。 中医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,是世界医学界的瑰宝,但是由于中医体系冗杂,内容繁复标准不统一,与西医理论有很大差距,且不容易被人理解,在国内外医学界,对中医治疗某种疾病,都是处于支持和反对两派争论不休的循环里的 中医治疗耳鸣就是其中之一,《黄帝内经》中,中医早就有关于耳鸣,听损病因和病理机制的论述,此后历代中医名家也不断对耳鸣、听损的病因,病理机制及辩证论理论有所论述和探讨。
中医粉丝认为,在耳鸣发生机制不明确的情况下,西医干预效果有限,而中医提出了自己的治疗方案,且有成功个案,是不是国际社会应该摒弃偏见呢?
而西医粉丝则认为,中医提出的耳鸣病理机制仍处于19世纪的医学理解水平,甚至有人在Facebook怼中医学者,说此理论根本就是无稽之谈,完全是伪科学。而从西医角度,耳鸣并不是一种病,而是一种生理现象,目前西医并没有证实耳鸣的发作机制,所以也就很难谈得上治疗治愈。有台湾学者也认为,耳鸣是身体其他部位出现疾病前的信号,并非作为单一病症存在的现象。
在华人社区开放社交平台上,有关于中医能否治疗耳鸣这个话题,支持者和反对者都快吵哭了。 那么中医是伪科学吗?中医又是如何理解耳鸣的呢?爱耳君从一本权威书籍上找到了答案,以下文献摘自《临床听力学》第二版(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)。
中医认为耳鸣和中医理论中的肝、胆、心、肾有关。按中医理论,人有12条经脉直接上通于耳,包括胆经、胃经、小肠经、膀胱经等。在中医看来,耳是肾之窍,肾开窍于耳,心气直通于耳,胆经上通于耳,肝胆互有表里关系,所以肝胆影响耳朵。
中医把耳鸣分为虚症和实症两大类。虚症耳鸣以肾虚为主,较多见于老年人。中医理论说男性七七49岁,女性八八64岁,肾气开始虚弱。正因为肾开窍于耳,耳得不到足够的肾气濡养,就产生耳鸣。
依据所累及的脏器不同,中医又进一步把虚症的耳鸣分为3类。
01 脾气虚弱 过度思虑或疲劳,或饮食不节伤脾胃,清阳之气不能上升滋养耳窍。耳鸣如延绵蝉声,常感疲乏,胃口不佳。
02 心血不足 大病后或操劳过度,耗伤心血,耳窍失去心血之养,引起耳鸣,听觉失灵。两耳蝉鸣,时轻时重,伴有失眠、心悸、焦虑不安。
03 肝肾不足 忧郁肝肾虚,正气不足以致外邪侵袭,或因急性耳病治疗不当,或病热迁延日久,内伤肝肾,外伤耳窍,引起耳鸣及听觉失灵。
中医实症耳鸣多因外感邪气或脏腑实火引起,主要分为3类。
01 风邪外袭 感冒引起,耳中有风声,听力稍降,伴有头痛。
02 肝火上扰 耳鸣声大,如潮水或风雷,怒则加重,头晕头痛、口苦咽干或便结。
03 痰火壅结 中医认为多喝酒,常吃煎炸辛辣食品这可以导致肝火和痰火旺盛,痰火壅结在内,就可能产生耳鸣。痰火旺盛多发生在成年人或青壮年人身上,耳鸣如潮,时而耳塞憋气,头重身困,胸闷腹胀,大便不畅,多见于体胖者。
此外中医中的针灸也被广泛用于耳鸣治疗,采取局部和远端结合取穴法,或点按,或针刺进行治疗。
人类对耳鸣的记述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,但我们对耳鸣产生的详细机制仍然缺乏了解。正是因为对耳鸣产生的过程尚不完全了解,因而目前对耳鸣尚缺少切实有效的治疗,更谈不上治愈。目前对耳鸣的研究集中于发现其产生的机制,研究耳鸣与其伴发症状之间的关系,以及新的治疗手段和方法。随着这些研究的不断深入和新技术、新理论的不断引入,希望在不久的将来能够给耳鸣的治疗带来新的突破。 |